
日本是半导体强国,早在上世纪60年代,日本就开始了半导体产业的建设和发展,并在DRAM、SRAM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成果。随着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迅速发展,日本半导体企业的市场地位逐渐下滑。如今日本半导体已经失去制造优势,没有一家芯片制造巨头。
但日本半导体不可小觑,在日本与美国达成协议推出限制规则后,让外界看清了日本半导体实力。日本将限制中国芯扩展至45nm,把主要的芯片设备都列入管制清单。与日本展开天宫项目合作的清华表示:我可没参与。
曾经的日本半导体实力有多强?可以这么说,实力强大到让美国也为之忌惮,不得不强势出手阻碍日本半导体发展。
日本半导体巅峰时期,日本的芯片产品质量和价格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,成为全球市场的主导产品。日本在半导体生产设备、材料、封装和测试等领域也具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地位。
例如,日本的光刻机厂商尤为出名,尼康,佳能是老牌光刻机巨头,在荷兰ASML崛起之前,都得叫一声“老大哥”。
可日本半导体的辉煌已经不复存在,美国不愿看到日本半导体走在自己前头,各种限制措施层出不穷,导致日本半导体沉寂了几十年。
如果不是美国,日本半导体不会走到这一步。让人没想到的是,日本抛弃了旧恨,与美国走得越来越近,甚至跟随美国的脚步,当起了跟班与美国达成芯片限制协议。
日本仿佛忘记了当初美国对其半导体产业做了哪些事情,现在却要联起手来充当美国的打手。根据日本公布的限制规则,要将23项半导体设备列入出口管制,规则会在7月23日实施。
日本的限制范围比美国更大,制程扩展到了45nm。美国尚且没有这般限制力度,日本难道是想趁机敲诈,向美国示好,从而捞取更多的好处?
都知道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保持密切关注,频频阻碍中国半导体厂商发展,而日本通过牺牲日企的利益,把规则范围扩大,这样一来在美国眼中日本就是忠实的盟友,友好的合作伙伴,往后也会对日本提供更多的支持。
一则消息传来,似乎验证了这样的猜测。根据日媒传来的消息,日本Rapidus公司派遣100名工程师到美国IBM公司学习2nm芯片制造所需的GAA环绕栅极晶体管技术。
有关注美日半导体产业的人就会知道,日本八家企业成立了合资公司Rapidus,这家公司计划实现2nm芯片制造。而且日本会和美国开展2nm的合作,联合打造下一代半导体研发中心。
日本目前的芯片制造水平只有45nm,如果靠日本自身的力量想要突破2nm工艺,可以说是难如登天。
恰好美国IBM公司有这方面的经验,该公司在2021年的时候发布全球首个2nm芯片制造技术。尽管IBM不是芯片制造商,但并不影响对2nm芯片的研发。
现在Rapidus派遣工程师到IBM学习,本质上就是美国对日本半导体的合作扶持。更深层次来说,是对日本这一盟友的拉拢。
美国几十年前对日本半导体各种打压,而今开展密切合作,事实证明,日本非常上道,把芯片限制范围扩大到45nm来表示合作诚意,顺势从美国捞取更多的好处,说是趁机敲诈也不为过。
日本已经不打算轻易收手,要是这个时候取消限制规则,美国肯定不乐意。到时候一句话就能推翻日本半导体所有的努力,Rapidus公司也别想从IBM学习2nm技术了,甚至往后日本半导体也会遇上各种限制措施。
日本会遭遇怎样的处境是他自己的事,关键在于清华大学也被网友质疑。由于清华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计划开展天宫空间站的项目合作,以清华在航天的实力来看,与东京大学的合作是不对等的,被网友视作“技术扶贫”。
在日本加入美国限制阵营的情况下,清华大学难免被质疑是否提供了支持。而清华大学的态度是并不知情日本的芯片限制打压,并没有参与其中。
清华大学是中国顶级学府,每年都能培养大量的人才,可是这些人才有多少出国留学后到国外定居,给国外科技发展做贡献。美国,日本能列出那么多的限制条例,难不成都是他们本国民众的科技发明?
所谓的科技无国界是不是西方索取技术共享的借口,值得深思